友站連結
YI-DUO-BAO 益多寶
如何回答孩子3000問, 兒童知識
鴻準專業
未上市
股票網
專業未上市網在 Plurk
專業未上市股票網 | Facebook
專業未上市股票 部落格
新台灣未上市股票討論園地
未上市股票投資理財園地
安琪拉 Angela's 未上市股票部落格
嘉辰未上市股票部落格
未上市股票專業網~~Chisty部落格
讓您取得最新的未上市資訊
鴻準專業未上市交易平台
這是我David的部落格
蓁~未上市部落格
小姜未上市部落格
首頁
»
個股名稱查詢
»
欣偉科技
» 個股新聞
公司新聞
標題
訊息來源
日期
欣偉科技 全製程電子廢料處理專家
公開資訊觀測站
2021/12/28
創立於2000年的欣偉科技,多年來深耕PCB、光電產業,專精於貴金屬(金、銀、鈀)回收、精煉、加工技術及將所回收的稀有貴金屬開發成工業用原料,是電子事業廢棄物清除處理的領導廠商,近年更將觸角延伸至半導體產業,期許成為綠色科技產業未來發展新指標。 欣偉科技不斷開發環保新技術、專注於創造廢棄物新價值,目前是台灣前三大貴金屬精煉廠,積極創造資源回收再利用的產品新生命,同時也為客戶產品創造出新的價值與利潤。欣偉科技提供的服務涵蓋廢水處理、薄膜系統設置、貴金屬回收精煉、客製化剝除藥劑,擁有全製程電子廢料「上下游垂直整合,一次服務到位」的優勢處理技術服務。 總經理李振豪,回想6年前接任總經理一職時,正逢全球黃金價格下滑及紅色供應鏈衝擊產業的巨大變化,產業經營非常辛苦,為擺脫經營紅海困境,他隔年採取新的策略與做法、積極跨足半導體產業,經5年多來的努力,成效浮現,為晶圓大廠提供廢水處理服務。 李振豪強調,半導體未來10年將迎來黃金榮景,公司會加快營運腳步,與半導體產業一起創造藍海商機。他同時也看好車用電子市場,正積極布局該產業鏈。<摘錄經濟-◎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推動循環經濟 工業局發表成果 7家輔導廠商分享經驗 台灣水泥、台
公開資訊觀測站
2018/12/10
推動循環經濟 工業局發表成果 7家輔導廠商分享經驗 台灣水泥、台灣富士全錄取得BS 8001查核聲明 經濟部工業局推動循環經濟有成,於11月30日假台大集思會議中心舉辦「產業綠色成長推動計畫」成果發表會,以「循環經濟」及「綠色創新」兩個主題,邀請本年度7家輔導廠商現身說法,內容非常精采與豐富,吸引爆滿人潮到場聆聽。會場也進行台灣水泥公司BS 8001頒證,分享榮耀和喜悅。 四大面向 催生綠色創新DNA 「產業綠色成長推動計畫」由工業局委辦台灣產業服務基金會(以下簡稱產基會)執行,107年度計畫的主軸為推展循環經濟與綠色創新,主要提供4種輔導資源,包括:循環經濟標準導入、循環經濟模式診斷、綠色創新加值設計、產業╱供應鏈循環經濟體系推動。 本年度已成功協助台灣水泥、台灣富士全錄取得BS 8001循環經濟查核聲明,且整體組織循環成熟度皆評為最佳化等級;另外也輔導中國砂輪、微星科技、創維塑膠、鈺祥企業、優勝奈米等企業,加值產品、技術與服務的綠色創新,並充分展現循環經濟的效益。於體系輔導部分,則分享與TSIA半導體產業體系及TCIA化學產業體系,合作推動產業供應鏈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體系的經驗與成果。其中,在TSIA體系的推動基礎與日月光的號召下,整合上下游產業鏈,成立5T循環經濟聯盟,共同訂定循環經濟的標準規範及協作方式,擴大計畫推動成效與影響力。 工業局永續發展組組長凌韻生表示,循環經濟不只是減廢,更要創造循環價值,同時要融入到企業的各項管理機制與公司營運面,以永續理念與綠色創新打造經濟發展新模式,讓經濟發展與資源消耗脫鉤,創造資源循環價值。 產基會專案經理汪昀昇表示,依據BS 8001標準推動循環經濟,為協助在企業的文化和體質裡即有循環經濟的概念,而非建立新的系統,讓企業在現行的系統裡,滾動式的自然產生循環經濟DNA。 量身規畫 打造專屬發展模式 循環經濟成為熱門話題,但許多企業依然摸不著頭緒,或者認為應該只有大企業才能夠推動。產基會表示,在推動循環經濟時,會先行診斷企業想要發展的循環經濟模式與目標,並逐步協助企業導入與實踐循環方案。 以台泥而言,台泥希望達到「零廢棄、零污染、零排放」的循環經濟目標,利用事業廢棄物做為水泥製程的替代原料,同時要符合水泥金獎、空汙水汙的排放標準、水泥TCLP、卜特蘭水泥CNS 61等要求,並在2025年達到每噸的水泥替代原料使用量較2017年多10%目標,因而為帶來社會、環境、與經濟的多重效益。 而台灣富士全錄則認為廢棄的事務機,不是廢棄物而是寶貴的資源物質,回收的廢棄事務機,經台灣富士全錄的拆解工廠,拆分成15大項、57小項的資源,每年還原成原生料,大約可以減少1,770公噸二氧化碳,約為4.5座大安森林公園1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其中塑膠ABS的材質因雜質少,回收料品質優,可持續翻新與循環再利用,也製成手機名片座、環保筆等文創小物,更已成功應用於3D列印的原料。 長興材料參與TCIA化學產業體系,持續於廠內執行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專案,每年降低70噸的SOx排放量,VOC削減率達96~99%,減少廢棄物處理費用,溶劑回收率達85%,並不斷思考及進行其它循環經濟專案評估。 欣偉科技一同參與TCIA化學產業體系,其所研發的環保貴金屬剝離液,不僅在剝除速度和藥液飽和度都有較好的表現,其藥劑無氰化物的特性更能夠提升工作環境的安全性,且減少廢水處理流程,讓企業共同為環保永續盡一分心力。 鈺祥企業則從產品源頭設計開始,化學濾筒產品99%可以重複使用,僅需更換濾料,並與異業合作將廢濾料應用於尾氣╱臭氣去除、廢水處理除臭、建材╱瀝青混凝土材料等,能有效降低耗材與廢棄物清運費用,且延長資源使用壽命。 優勝奈米推出專利無氰電解剝金技術及套裝回收設備,應用於多家知名企業,成功扮演循環經濟中連接循環圓圈的關鍵角色,其以硫化物為主的剝金藥劑粉末,不僅在剝除效果、使用安全性、廢氣廢水減排效果皆優,更能減少運送上體積與風險,實踐循環經濟兼顧環境保護。 另外中國砂輪則針對製程集塵砂的再利用,製成精油擴香台、盆栽花器等生活小物,拓展廢集塵砂的再利用應用可能性。 不同的企業規模與不同的商業營運模式,都可以透過循環經濟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 BS 8001 引領企業邁向永續 BS 8001為全球第1個提供組織內部推動循環經濟的框架及指引,適用於任何企業規模、部門及產業,協助企業思考及推動更多循環與永續實務,如提供更循環產品及服務、重新設計組織整體商業模式及價值定位等方式,實現創新的商業模式或創造新價值。BS 8001重點包含: 一、8大彈性框架:提供架構設計、範圍界定、概念產出、可行性評估、營運企畫案、試營運╱原型、實施╱執行、監督報告及審查等8個階段,做為企業發展循環經濟持續改善與轉型的流程。企業可依循環經濟推動情形,由任一階段開始評估。 二、6大依循原則:企業在推動循環經濟時,應符合系統性思考、創新、盡職管理、議合、價值最佳化、透明度等6大原則,共計79個項目。 三、5項成熟度層級:以循環經濟6大原則判斷組織推動循環經濟的成熟程度,分為0~4等級,依序為未成形、基本、改善、積極參與、最佳化。企業考量的原則項目越完整,表示循環經濟成熟度越高。<摘錄經濟>
欣偉研發 無毒回收貴稀金屬
公開資訊觀測站
2018/9/11
為提供廢棄電子材料中的黃金、白金、銀、鉻、鈀等貴、稀金屬可 以無毒剝除再利用,欣偉科技研發「非氰化物環保貴金屬剝除藥劑」 ,落實環保要求,欣偉產業定位不僅是貴稀金屬回收商,也為剝除藥 劑生產商。 欣偉總經理李振豪表示,研發團隊長期致力於研究環保剝金藥劑, 並針對光電、半導體產業的含金檔件,及PCB產業的下腳廢板等客製 化需求,開發不含氰化物的環保藥劑,其剝除速度、藥液飽和度,為 目前含氰化物藥劑的3~5倍以上,並可取代碘化鉀蝕刻機制,不需申 請毒化物操作許可,即可應用於產線使用,亦獲得晶電、南亞電路板 、宏捷科等大廠青睞。 李振豪指出,過去剝金藥水,許多含有劇毒的氰化物成份,員工清 洗、傾倒過程中如不慎,易造成公共安全上風險,輕微的則造成缺氧 窒息、嚴重導致昏迷,甚至鬧出人命,氰中毒者,即使痊瘉後,大部 份中毒者的腦部和心臟一般都已受永久性傷害,不得不重視! 欣偉耗費7年時間研發無毒剝金藥水,目前已量產長達3年,在市場 上廣受好評,每個月達2噸銷售量。 有別於其他競爭對手,欣偉研發的「非氰化物環保貴金屬剝除藥劑 」,是以異業合作方式,應用在製程處理客戶的蒸、濺鍍機台,除提 供更具安全性的貴、稀金屬再生材料,同時,也可以為綠色循環經濟 盡一份力。 欣偉也提供科技大廠廢水處理服務,例如使高濃度的硫酸鈷回收再 利用,或是協助廢水降到排放標準,避免造成河川、土壤汙染,破壞 生態。 <摘錄工商>
重要公告
標題
公告類別
日期
產業趨勢(化工業)
標題
訊息來源
日期
法令限制多 生技業10年空轉
如內容
2011/6/13
2011-06-13 工商時報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儘管有歷任總統的背書加持,政策、口號、藍圖一堆,國內生技產業10多年來仍流於空轉,最近的生技創投案,更令大家灰心,以雞尾酒治療愛滋病聞名的何大一很憂心的表示,台灣生技產業已經落後中國。
旅美生技業者許照惠更直指,官員沒有guts(膽量)、學術界重升等,產學脫節是造成台灣生技產業無法和國際接軌的原因。
曾經為台灣創造味精出口全球第一、鳳梨酵素、尿激?出口全球居冠而有國內發酵大師之稱的蘇遠志博士也感慨的認為,國內生技產業喪失很多躋身國際舞台的機會。
蘇遠志說,1960年,他利用台糖生產蔗糖的副產物糖蜜生產味精,不僅讓台灣成為味精王國,每年約可賺取4億元的外匯,而且也利用台糖公司和其它農作物的廢棄資源,透過發酵技術,研發出鳳梨酵素消炎劑、治療血栓症用尿激?、紅麴色素、綠藻、蘇力菌殺蟲劑等,後來更導入生質能源,但是後來政府開放糖業進口,導致台糖產品沒有競爭力,讓很多產品沒便宜的原料來源,無法繼續發展,於是原本是全球市佔第一的味精、鳳梨酵素和尿激?等都轉向海外生產。
至於蘇遠至在30年前,由於油價高漲而投入的生質能源開發,也因為後來油價價格下跌,政府政策轉向,讓國內生質能源沒有扎根發展。
就生醫業界的看法,造成國內生技產業10年來幾乎沒有太大的長進,主要是政府官僚心態和產、官、學資源未能整個,生技法令規定又太嚴格,導致人才不願意回來。
許照惠認為,國內目前並未設立優渥機制平台吸引國際優秀人才,而且學術界重視升等,研究的領域愈走愈專業,無法將研究的產品商品化,產業也欠缺有經驗的人來帶領。
台灣醣聯董事長張東玄也表示,國內生技專家太少,無法評鑑公司的價值,學術性好的研究大都不適合產業發展,造成資源浪費,真正需要政府扶持的生技業者,卻拿不到政府資源,政府扶持產業成口號。
另外,被國際稱許的健保制度漏洞也不少,生醫業者為,在健保砍價,導致的藥價黑洞下,不僅讓國內製藥業很難生存,在國外只要原廠專利藥過,第二天原廠藥價格就會砍下來,而國內的原廠藥卻還能享有很高的健保價。
而且,國內醫療制度以價格為出發,不是以「人」為標準,導致人才斷層,外科、婦產科等醫生都因工作辛苦,薪水低,且要冒著被告風險,紛紛轉向整型美容和牙科等領域。
另外醫藥分業制度不健全,也是造成藥師都去從事包藥的工作,而無法落實藥學的基礎,這是藥學人才短缺大危機。
至於最被詬病的是喊了2年的鑽石起飛政策,不僅連主事者都還從缺,一個需要政府扶持的創投基金,也因政府法令限制太多,一定要把基金拉至台灣設立,且基金經理人需要全職,國發基金還擁有實質否決權,而讓投資者意願低落,府會不協調話題浮上檯面。
生醫業者認為,生技產業不同於其它領域,它是以人為主體,一定要有人才,才能創造利基,如果無法吸引人才,再多資金也沒用,政府應該加把勁,用心創造生技業的價值。
生醫產業 將群聚新竹
如內容
2011/5/10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 2011.05.10 03:50 am
新竹生醫園區生醫科技與產品研發中心、生技大樓,預訂18日成立與啟用,生技大樓可提供廠商租用,將吸引生醫廠商進駐,形成生醫產業新聚落。
目前新竹生醫園區已核准六家廠商進駐,分別是百丹特生醫、暐正生物科技、國璽幹細胞應用技術—新竹生醫園區分公司、竟天生物科技 、紅電醫學、聯合骨科器材。
新竹生醫園區定位為國內生醫產業的領航園區,園區規劃三大中心,包括新竹生醫園區醫院、生醫科技與產品研發中心、產業及育成中心,作為園區發展主軸。
官員指出,這三大中心未來成立後,可將生技產業發展所需的研發、試製、臨床試驗、專利移轉與廠商育成等機制整合,即「生技整合育成機制」,提供一站式服務,並對園區內各項研發進行全面價值支援服務。
生技醫療 遍地開花
如內容
2011/1/9
2011-01-09 01:10 工商時報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生醫產業今年將有空前獲利,包括佳醫在內,初估至少有10家上市櫃公司有機會躋身百元俱樂部。
生醫產業在被認定是20年多頭主流產業下,隨著各家公司都摸索出利基下,2011年生技類股將創造空前的獲利水平,原料藥、血糖機器材,以及通路股將成大贏家,初估至少有10家上市櫃公司,有機會躋身百元俱樂部..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10109000016&cid=1204
200億國發基金 要讓台灣生技起飛
如內容
2010/11/12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2010.11.12 02:41 am
總統馬英九昨天上午出席台北國際醫療展暨台灣醫學周致詞表示,行政院國發基金將投撥200億元推動「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協助產業製藥、創投及開發醫療器材,而且隨著台灣與中國大陸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國內的生技產業前景看好。
第22屆台北國際醫療展昨起一連4天在台北世貿展覽館舉行。馬英九指出,為鼓勵生技產業持續創新研發,政府除在去年2月將生技產業列為「六大新興產業」外,也推出「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投入新台幣240億元協助產業製藥、創投及開發醫療器材,更透過一系列修法,希望在4年後投資額和產值倍增,成為台灣新興兆元產業。
馬總統說,他在台北市長任內即非常重視生技產業,不但設立專案委員會,每年也會舉辦展覽及頒發獎項,更定期與相關廠商座談並赴歐美招商。未來政府將持續增加研發經費,鼓勵創新,希望達到研發經費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3%,每年研發經費預算維持成長8%到10%的目標。
外貿協會董事長王志剛也表示,根據英國器材專業機構統計,全世界醫療器材市場規模可達2360億美元,4年後將突破3000億美元,至於我國的醫療器材產業近年也有高額成長,明顯走出金融風暴。
主辦單位表示,本屆台北醫療展,共有兩百多家國內外生物醫療器材業者參加,共設置七個展區,也邀請六十多國家逾四百位買主來台,為國內廠商帶來許多商機。
生物科技產業是21世紀明星產業,過去兩年多來,我國生技產業已有顯著成長;去年生技醫療產業總營業額更高達新台幣2100億元。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 3月內有譜
如內容
2010/11/4
2010-11-04 11:51 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研究院長翁啟惠今天表示,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開發案10月25日已經送環評,至於環評是否能通過,最快3個月內就知道,若通過,明年初馬上開始動工,「沒有通過就不會做」。
中研院今天到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進行100年度施政計畫及收支預算案口頭報告,國民黨籍立委蔣乃辛、黃志雄、鄭金玲和賴士葆等多名立委關心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開發案,翁啟惠答詢時作上述表示...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01104002067&cid=1211
第六次江陳會探討三大醫藥合作,爭取新藥流程簡化
如內容
2010/10/19
2010-10-19 17:17 時報資訊 【時報記者何美如台北報導】
生技產業成明日之星,預計12月登場的第六次江陳會也將兩醫藥合作納入議題,生策會執行長吳明發今(19)日表示,雙方將就新藥、醫療器材及中醫藥的合作進行探討,並簽署「醫藥衛生合作協議」,至於保健食品的部分,先前在兩岸食品衛生協定已納入探討。兩岸生醫合作,最受市場關注的當屬新藥的探討,據了解,台灣將爭取以FDA為基準,在臨床項目的簡化及時間的縮短,以達資金投入風險的降低..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01019002551&cid=1210
政府衝生技 雙箭頭並進
如內容
2010/10/11
【經濟日報╱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 2010.10.11 02:20 am
政府新年度生技新政策逐漸成形。行政院科技顧問組決定在國科會下成立「超級育成中心」,提供產業化輔導;經濟部也邀集14家機構成立「台灣CRO(委託臨床試驗)產業聯盟」,要把台灣打造成亞太臨床研究中心。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日前召開「生技產業策略諮委會(BTC)」,政務委員張進福說,希望未來由國科會出面,在新竹生醫園區成立超級育成中心。
近年來國科會推動三大生技製藥相關國家型計畫,已累積不少研究成果,國科會並成立橋接辦公室,協助這些研究成果走上產業道路。超級育成中心的成立,就是為取代橋接計畫辦公室的功能,繼續由國科會推動產學銜接工作。
張進福說,超級育成中心成立後,可結合民間資金成立生技種子基金,助國內外研發成果,提供產業化輔導,將來達到商業化階段,再引進國發基金支持的生技創投參與投資。
據了解,政府成立超級育成中心的目的,部分原因是跨國大藥廠來台尋找合作項目,經常抱怨台灣沒有看得上眼的好案源,但是在不少海內外華人專家眼裡,台灣各學研機構其實蘊藏許多研發能量,應透過整合性平台提供產業化機會。
除了推動超級育成中心成立,經濟部技術處也規畫成立「台灣CRO產業聯盟」,並吸引14家機構加入,這14家機構除了進階生技為上櫃公司之外,其餘13家機構都是本土及外商未公開發行公司。
經濟部官員指出,成立「台灣CRO產業聯盟」的重點,是發展台灣成為亞太臨床研究中心,近年來愈來愈多跨國藥廠與台大、榮總及長庚等醫學中心合作,執行新藥人體臨床試驗,但是對產業界真正的技術價值,卻是在毒理實驗、藥物動力等前臨床研究。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曾表示,新藥開發由基礎研究到進入市場,需投入30億到300億元資金,其中最花錢的是第三期臨床試驗,但技術門檻也最低。【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行政院規劃生技產業發展新政策,日前舉行「生技產業策略諮委會」,但是這個會議卻把所有上市櫃生技廠商全數排除在外,包括龍頭精華光學及股本排名前三大的中化、永信及中天等公司都未獲邀請。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解釋,會前已廣徵產業界不同意見,這次沒有多找其他業者,是為了讓會議進行更有效率。
翁啟惠:國家生技再不出發 失先機
如內容
2010/9/28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2010.09.27 02:49 pm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認為環保是最重要的生活目標,但台灣生物科技起步太晚,生技產業不到全球的百分之一。
記者徐世經/攝影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開發計畫重新啟動之際,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上午接受本報專訪時強調,國家生技發展已到了與時間賽跑的關鍵時刻,「如果我們再不出發,將遠遠落後韓國等主要競爭對手,失去先機。」
翁啟惠表示,我國的基礎研究相當好,卻始終難以跨出實驗室而進入動物實驗階段,遑論進展到人體試驗而臨床使用,反觀最大競爭對手韓國,在政府全力支持下,已有長足進步。他感慨的說,十幾年前我們的生技產業產值大概是韓國的10倍,如今韓國卻是我們的10倍,完全翻轉過來。目前韓國生技產業產值高居全球第8名,我們則遠遠落後,且有可能越差越遠。
翁啟惠透露,目前韓國已有4個新藥通過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 (FDA)核准,「我們卻連一個也沒有!」不過他認為,只要我們加把勁,還是可以追回來,因為台灣的基礎研究做得相當好,已有幾個進入到第一期至第三期的臨床試驗,成為候選藥物,隨時可脫穎而出。
他樂觀表示,國家生技研究園區早一天設置完成,我們就早一天可追上韓國,甚至跨入全球領先行列,發光發熱。翁啟惠始終認為,科學研究不能和社會脫節,研究成果應該創造出最大的社會價值;如此一來,人才才有出路,成千上萬的學生也才看得到未來。
台灣生技產業 可搶下全球5%產值
如內容
2010/9/28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2010.09.27 02:49 pm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指出,全球每年生技產業產值約5兆美元、即150兆元台幣,他看好我國未來可搶下其中的5%,成為繼積體電路產業、光電產業之後的另一明星產業。
他保守預估,未來全球150兆元台幣的生技產業產值中,亞洲將搶下30%,而台灣則佔亞洲的六分之一、也就是全球5%的產值,換算成台幣是7.5兆元。
根據國科會8月25日公布竹科、南科及中科等三大科學園區的營運狀況,今年全年營收可望首度突破2兆元大關,由此不難想見,每年7.5兆元的生技產業有多龐大。
翁啟惠表示,目前華人約佔全球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光是針對華人特有的疾病去研發新藥,就有很大的市場。這些華人特有的疾病包括非來自於吸菸的女性肺癌、女性乳癌、SARS 、H1N1新型流感、登革熱、腸病毒及肝炎等。
他說,我們在這些華人特有疾病均有很好的研究成果,只要突破基礎研究跨入臨床實驗的關卡,透過生醫轉譯醫學找出很好的動物模式,並開發出安全、有效的藥物,台灣將有機會搶進全球龐大的生技產業市場。
翁啟惠說,目前台灣半導體幾佔全球7成的市場,反觀生技產業的全球佔有率卻不到1%,「幾乎沒有生技產業!」不過,從另個角度來看,未來將有無限大的進步空間。
尹衍樑募集1億美元 生技基金
如內容
2010/7/22
2010-07-22 01:04 工商時報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生技公司大單入手 尹衍樑與全球知名生技創投公司The Frost Group大股東佛斯特合資1億美元,成立私募基金,國內具利基型的醫療器材,以及進入美國FDA臨床的新藥,有機會受到青睞。圖/本報資料照片
生技產業熱度正夯,近年積極布建生醫領域的潤泰集團董事長尹衍樑近期將與全球知名的生技創投The Frost Group的大股東佛斯特(Dr. Phillip Frost)合資成立1億美元的私募基金,投資標的則以兩岸生技藥廠和醫療器材廠商為主....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00722000023&cid=1210
台灣生技起飛 10年拚兆元產業
如內容
2010/7/21
2010-07-21 01:15 中國時報 王宗彤/台北報導
兩岸經濟協議(ECFA)簽訂後,對生技產業來說,讓外商進入台灣與中國大陸市場,台灣扮演不可或缺角色。昨天「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在台登場,行政院政務委員張進福說,行政院將號召國發基金與民間,合資成立600億元大型生技創投基金,由政府帶頭發展生技產業....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00721000624&cid=1210
600億創投基金 生技鑽石計畫啟動
如內容
2010/6/17
【經濟日報╱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 2010.06.17 03:29 am
行政院「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正式啟動,原規劃600億元生技創投基金,日前已有三家創投公司提出申請,行政院國發基金預計7月進行審查,一旦順利通過,這項由政府發起的大型生技創投將正式拍板上路。
這三家已提出請的公司,包括昕耀創投、BVC創投及華宇創投,其中昕耀及BVC創投都是由海外的生技製藥專家提出,華宇創投是由近年來淡出政壇的國民黨大老徐立德所成立。
除三家已提出申請的創投公司外,由台泥、潤泰及中天三集團共同持有的合一生技創投公司,昨天也證實近期將對政府的生技創投基金提出申請。
行政院官員昨(16)日透露,行政院推出鑽石行動方案,並規劃生技創投基金之後,原進度是去年就要成立生技創投,但受限於民間投資團隊不易聚集,目前國發基金管委會的態度,是隨時敞開大門,歡迎任何具備資格的團隊提出申請,未來並不會僅限制一家生技創投的成立。
據了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的生技創投基金,主要業務是生技產業投資,初期募資總額50億元以上,其中40%將向國發基金提出申請,國發基金旗下生技創業投資事業審查小組已在今年3月召開第一次審查小組會議。
為配合申請業者的行程需求,生技創業投資事業審查小組將在7月2日召開第二次審查小組會議,審查昕耀創投、BVC創投及華宇創投三家公司所提的申請案,審查小組在完成審查作業之後,將交由國發基金管理委員會進行最後審查。
為了降低民間申請生技創投基金的門檻,國發基金今年5月曾經公告,50億元的創投基金額度,可分三年累積達成,而原本規定生技創投基金必須50%投資國內生技公司,也修正為50%以上的實收資本投資於有助於我國生技產業發展之相關事業。經過國發基金的鬆綁,讓不少有興趣投資生技的民間創投都有意向政府提出申請,除了四家浮上檯面的創投公司外,業界盛傳將提出申請的公司已有六家。
兩岸生醫搭橋 獲四項共識
如內容
2010/5/27
【經濟日報╱記者李至和/台北報導】 2010.05.27 03:18 am
兩岸生技與醫材產業昨(26)日達成四項共識,簽下九項合作意向書,包括新藥開發、遠距醫療照護、醫療器械信息化共同平台等。
兩岸生技與醫材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昨(26)日閉幕,在雙方簽訂的九項合作意向書中,最受矚目的是神通電腦、海醫會、世針聯、及兩岸生技產業服務聯盟四方共同簽署「兩岸醫藥衛生高新技術促進中心」合作意向書。
神通董事長果芸表示,神通近年來致力於開發健康照護服務市場,與多家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合作開發醫療資訊及遠距照護系統,未來將積極跨入行動醫療、電子病歷等領域,成為醫療資訊創新應用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
不過,媒體日前引述立法院長王金平說法,強調第六次江陳會將擴大醫藥合作範圍,王金平昨日透過生策會與澄清,並無這項說法
幹細胞醫學 台灣生技亮點
如內容
2010/5/26
2010-05-26 工商時報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在全球先進國家都將生技產業列為振興經濟的重要產業下,隨著馬政府宣示將生技列為「二兆雙星」的鑽石產業,朱樹勳認為,政府應集中焦點,全力扶持領頭羊公司,整合國內臨床試驗體系與制度,並積極發展幹細胞醫學,讓國內生技產業成為國際亮點....
http://news.chinatimes.com/tech/0,5249,171704x122010052600089,00.html
兩岸生醫搭橋 聚焦相互認證
如內容
2010/5/26
【經濟日報╱記者李至和、謝柏宏/台北報導】 2010.05.26 03:45 am
兩岸生技醫療產業昨(25)日舉辦搭橋會議,會議宗旨是下半年江陳會簽署醫藥協議之前,台灣與大陸雙方進行工作協商,協助籌辦會議的生技中心董事長李鍾熙表示,去年民間團體生策會自大陸衛生部獲得新藥認證的共識後,經由這次會議,大陸可能進一步開放原料藥、學名藥,及醫材與台灣的相互認證。
由經濟部技術處主辦「2010年兩岸生技與醫材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昨天召開,經濟部黃重球次長在開幕時表示,兩岸搭橋專案啟動後,將會逐步以交流、洽商、合作循序漸進推動產業串接,透過這次會議將有助兩岸醫療業更進一步彼此認識。
應邀來台的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海醫會)名譽會長何魯麗表示,兩岸生技醫療業短期要跨出合作的第一步,中草藥應該是進度較快的項目。2008年已成立了兩岸中草藥工作小組,已有初步成果,包括共組營銷聯盟、推動台灣濃縮製劑在海西地區先試先行、兩岸醫院對接等合作共識。
不過,大陸官方此行來台除了參加生醫搭橋會議之外,昨天也與台灣衛生署及經濟部進行閉門會議,談論重點除了中草藥之外,更放在原料藥、學名藥及醫材等項目,李鍾熙表示,兩岸要進行任何醫藥項目合作,臨床試驗機構、生產規格,及實驗室的相互認證將是首要做要的重點。
大陸方面也同意,將在衛生部旗下主管醫藥審查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成立工作小組,儘快解決與台灣臨床相互認證的問題,同時藥監局也考慮為台商成立單一窗口,協助台灣醫材產品快速取得大陸上市許可。
兩岸生醫產業合作 四台廠今簽意向書
如內容
2010/5/26
【經濟日報╱記者李至和/台北報導】 2010.05.26 03:45 am
「2010年兩岸生技與醫材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今(26)日重頭戲是將有四家台灣廠商與大陸的醫院、及醫療業者簽訂合作意向書。據了解,這次簽約的對象以台灣遠距照護業者,與醫療器材業者為主,其中四川成都華西醫院將與台灣遠距照護聯盟簽合作意向書。
今日預計簽署多項合作意向書,以毒理與藥理的委託臨床機構(CRO),及遠距照護器材合作為主,大陸也提出多項擬在台灣尋求合作的項目,包括合作開發,及生產X光機軟硬體設備、疫苗與生物標誌、蛋白質與植物藥相關藥品開發技術、醫藥投資管理以及隱形眼鏡生產等。
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董事長李鍾熙說,大陸醫療生技產業對台灣在新藥開發、醫材設備都感到興趣,但初期在法令規範下,醫療器材較有機會先與大陸醫療遠所有合作的機會。
據了解,四川成都華西醫院將與台灣遠距照護聯盟今天下午將簽合作意向書。四川成都華西醫院正積極發展遠距照護醫療,由於台灣遠距照護發展相對大陸成熟,希望透過這是搭橋會議,能與台灣的遠距照護聯盟簽下合作意願書。
四川成都華西醫院為全世界單點規模 (單一院區面積)最大的醫院,擁有4,600個床位,也是中國國家認定的三級甲等醫院。
生技合作 第6次江陳會拍板
如內容
2010/5/26
2010-05-26 工商時報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兩岸生技與醫材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25日正式舉行,包括大陸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名譽會長何魯麗﹙左二﹚、經濟部次長黃重球﹙中﹚及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董事長李鍾熙﹙右一﹚等貴賓共同出席與會,規劃進行實質之交流及合作......
http://news.chinatimes.com/tech/0,5249,171704x122010052600282,00.html
兩岸生技醫材產業交流會登場
如內容
2010/5/25
2010-05-25 旺報 【記者葉文義/綜合報導】
「兩岸生技與醫材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今、明兩日在台登場,就「兩岸生技醫材法規發展趨勢」與「兩岸生技醫材產業價值鏈之機會與挑戰」為主題,聚集兩岸生技醫材產業專家共同探討兩岸合作商機...............
http://news.chinatimes.com/tech/0,5249,171704x122010052500389,00.html
生物技術平台研討會27日召開
如內容
2010/5/24
【經濟日報╱記者謝柏宏/即時報導】 2010.05.24 12:12 am
經濟部生醫推動小組表示,新型TNT生物技術平台技術說明暨國際研討會,將在5月27日正式召開。
生醫推動小組指出,TNT生物技術平台發展計畫起源於第一代嵌合TNT單株抗體,主要用於腦癌膠質母細胞瘤之臨床試驗,這產品之安全性及有效性已在先前的臨床試驗中被證實。
生醫推動小組表示,Stason製藥公司已和Peregrine公司簽訂合約,合約中除了第一代嵌合TNT單株抗體之後續開發外,也包括從第一代嵌合型TNT抗體轉換成第二代全人類TNT抗體,未來將發展至第三代TNT生物製劑為GMP級抗體試劑組。
http://www.udn.com/2010/5/24/NEWS/FINANCE/BREAKINGNEWS6/5619111.shtml
生技股 資金行情湧
經濟謝柏宏
2010/5/19
經濟部將在5月25、26兩日舉辦「兩岸生技醫材交流合作會議」,由大陸海醫會榮譽會長何魯麗率百名產官代表來台,市場法人昨(18)日分析,隨著兩岸醫材及新藥臨床合作會議的題材發酵,將啟動生技股資金行情到來。
受到何魯麗來台的消息所帶動,昨天生技類股上漲2.07%,具有大陸新醫改題材的杏輝(1734)、東洋(4105)兩公司率先攻上漲停,其餘漲停個股還包括南光(1752)、合世(1781)、加捷(4109)及健喬(4114)等。
經濟部今年將舉辦15場兩岸搭橋會議,其中生醫產業將透過5月25日與26日召開的「兩岸生技醫材交流合作會議」打頭陣。
負責籌辦的生技中心董事長李鍾熙指出,大陸市場是台灣生技業進軍國際的平台,這次搭橋會議若能解決藥品與生技臨床審批的法規問題,可為業者省下很多上市時間。
這次來台參加生醫搭橋會議的大陸代表,包括何魯麗、海協會副會長安民,及上百名產官界代表,其中大陸醫療產業代表來台後,是否與台灣廠商進行更進一步的合作,已成為市場關注重點。
除了經濟部主辦的生醫搭橋會議外,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也將在7月分舉辦兩岸藥品臨床合作研討會,屆時主掌大陸醫藥市場通關的中國藥監局局長邵明立,也將來台出席研討會,兩岸目標在第六次江陳會簽署醫藥合作協議。
法人表示,過去兩年電子業進入「五窮六絕」銷售淡季時,市場資金開始朝生醫族群集結,主因生技業與景氣關連度較低,再加上6月起各項生醫研討會、及生技展陸續登場,隨著近期大盤走勢不明朗的態勢下,預期生醫族群也將成為夏季大盤關注重點。
在各公司的題材面上,東洋上海子公司旭東海普藥業握有80項藥證,被列在中國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內,成為大陸醫改政策下優先採購藥品。
杏輝透過子公司杭州天力藥業,生產的藥用甘油球「開塞露」等四項產品,也通過上海市醫院聯合採購標案,可獲得大陸醫療保險給付,估計今年銷量可由目前年產1,200萬劑,倍增達5,000萬劑以上。
第一頁
最末頁
1
|
2
|
3
|
4
|
5
|
6
|
7
下一頁
訪客留言─欣偉科技
更多訪客留言回覆,請前往
討論區
查詢
如果您對欣偉科技股票資訊有任何相關的投資問題、感想或建言,歡迎留言!
打
*
者為必填欄位!驗證碼有大小寫分別請仔細觀看^^
*
留言標題
公開
悄悄話
*
姓名/暱稱
*
市內/行動
*
Email
您的網站
*
留言內容
不支援HTML語法,謝絕廣告
*
驗證碼
重新產生
最新權值公告
個股名稱查詢
排行榜
新聞搜尋
其他連結
討論區
會員服務
聯絡我們
立即登入
回首頁
▲top
福臨專業未上市股票網
未上市
版權所有 本站訊息僅供參考,會員自行評估 2010.06.30 系統更新